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在聊城大学举办
11月2日,第四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区域国别学青年50人论坛在聊城大学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聊城大学等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11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推进区域国别研究、探索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筹)主办,聊城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北冰洋研究中心、加勒比研究中心、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
聊城大学党委书记关延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聊城大学始终牢记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就开始进行区域国别学研究,是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先行者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聊城大学在太平洋岛国研究、北冰洋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并成功获批区域国别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以及山东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建设单位,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与会者畅所欲言,为区域国别学学科的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新模式。聊城大学将全力以赴为国家和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并期待区域国别学这一战略性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高盟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区域国别学青年50人论坛主席罗林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区域国别学已成为一门关键学科。该学科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特定国家或区域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研究,旨在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交流。聊城大学具有学科发展的前瞻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独树一帜,并成立了专门的区域国别研究院,尤其是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期望通过论坛等学术交流,专家学者能携手共建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努力开启区域国别研究的新篇章。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讲解了区域国别学学科从建设到发展的路径,介绍了当今区域国别研究的前沿成果,特别强调了区域国别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对聊城大学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寄予厚望,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开幕式由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白成林主持。
在随后的引领性发言、主旨报告、分组讨论、圆桌讨论等学术研讨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知识体系构建、太平洋岛国研究、区域国别人才培养、AI技术在区域国别学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闭幕式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秘书长、中国区域国别学青年50人论坛秘书长陈杰教授主持的《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基础竞争力评价报告(2022-2023)》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全面评估了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的竞争力,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审核 赵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