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探秘
一名大四学生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国赛一等奖……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捷报频传。
据统计,成立仅10年的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及国家级奖项300余项。该院是如何将“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从全国开办新闻专业的数百家院校中突出重围?
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分别是:中华大学、中原大学、华中大学,沁润着革命基因的华中师大,不仅仅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活化石”,也堪称华中地区近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活标本”——在中华大学,革命先烈恽代英创办《中国青年》,引导了大革命时期的整整一代年轻人走上革命道路;在中原大学,有“中共第一报人”之称的潘梓年担任校长,为党和国家的新闻宣传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在华中大学,教师艾玮生主持成立华中大学新闻组,在华中地区首次成建制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现代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虽然与革命时期有所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一脉相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工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理想主义精神。”从利群党支部到恽代英新闻采访团,从大学生红心宣讲团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将红色信仰、新闻理想和青年精神熔铸于一炉,奠定了该院人才培养的思想底色。
前不久的开学典礼上,学院院长万忆用自己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经历,讲述如何在众声喧哗中激浊扬清,引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这类理论与实践交织的营养大餐,已然成为学生们的家常便饭。媒介融合时代,融合型、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人才的缺口极大。如何不仅培养创、采、写、摄、编十八般武艺都会的“多面手”,还能让学生脑海里有着用不完的“存货”?
在师资队伍上,利用部校共建优势,一方面组建以媒体业务骨干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到新闻单位挂职锻炼,培养知行合一、能够服务业界的双能型教师。在实习实训上,设置数据挖掘、品牌传播、有声语言等9个新闻传播实验工坊,同时与20余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践两年后取得相应学分。在融合机制上,于第一课堂安排各专业教师组成课程组进行授课,于第二课堂选派不同专业教师进行联合指导,于专业赛事上根据项目安排教师跨专业指导、学生跨专业合作。
“前往革命烈士陵园考察学习时,从策划撰写到活动安排,从现场采访到后期发布,一节课包含着文图、视频等多媒体的实践操作……”“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是最能诠释学院育人特色的课程之一,也是2019级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生王韵芝最喜爱的课堂。
经过多年探索,学院初步形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融合的知识架构,开设了马列新闻原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西方现代哲学思潮、计算机应用与数据处理等一大批基础课程。
在今年的校友座谈会上,2005级本科生、两届中国新闻奖得主贾代腾飞如此表达了自己对学院的感激:“母校的教育,不仅教会我安身立命的工作本领,还引导我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甚至赋予我终生受用的精神力量,最终影响了我一生的工作与生活。”
“学院已累计为社会各界输送近4000名毕业生,铸就了‘好用、能用’的华师品牌。未来将不断增强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后备人才。”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夏守信表示。
作者:程墨 毛军刚 程秀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3年11月10日
聊大要闻
-
聊城大学龙舟队亚锦赛包揽九金2024-10-14
-
聊城大学在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月展示活动各项目中全部获奖2024-10-14
-
学校召开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第二批)申报工作推进会2024-10-12
-
中澳海外研学中心正式揭牌2024-10-12
-
聊城大学部署博士学位授权申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2024-10-12
-
聊大教师在《光明日报》发文 倡导“让千年大运河绽放时代光彩”2024-10-12
-
聊城大学在山东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中喜获佳绩2024-10-12
-
学校召开十二届省委聊城大学党委第四轮巡察动员部署会2024-10-12
-
聊城大学举办AI赋能辅导员工作培训2024-10-11
-
学校3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