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团队
首页» 创新实践» 优秀团队

数学科学学院“四海同音”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

来源:团委   作者:张盈莹   发布日期:2022-09-3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聊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四海同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开展为期4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主要事迹:
       1.以“1+3+3+3”模式为线索,推动实践调研“掷地有声”
       1即“走访1个乡村”,3即“走访3个社区”、得出“3个痛点”进行“3项创新”。团队成员依托学校、学院及专业资源,结合宁夏实际,制定了走访1个乡村3个社区的推普目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具体调研当地居民对于普通话的重视程度及应用频率,得出3个痛点:一是学校虽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但对普通话学习关注度较低、重视程度不高;二是普通话普及程度低,在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显著;三是缺乏完备的普通话教育体系。基于此,团队进行3项创新:一是结合中宁县实际,创设一套普通话训练方案;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挖掘调研数据背后的故事;三是多平台多渠道传播,提升推普关注度。

                                             

                                             
        2.以“推普夏令营”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有声有色”
      (1)创新形式搭平台,寻找身边“朗读者”
通过举办“朗读者”、表演诗朗诵—《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与村民齐声诵读《普通话1000句》等活动,展现普通话的魅力,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普通话,激发村民学习普通话的内在动力。在团队成员反复指导后,多数村民的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达到提升。
        (2)结对帮扶有成效,政策宣讲入人心
团队结合实践地实际情况,与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结对,实现“一对一”帮扶,面向青少年和学前儿童开设书法、篆刻等语言文化“第二课堂”,并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等进行推普政策宣讲,帮助村民们深入了解普通话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区域文化放光彩 ,红色经典忆初心
团队开展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学党史、唱红歌、诵古诗、学武术等讲述红色文化脉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发放同一面旗帜,齐唱同一首歌曲——《歌唱祖国》等仪式教育,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推广普通话融入到教学中,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开展群众性展演活动,挖掘整理地方戏曲、俗语民谣等,服务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通过“课后作业辅导小课堂”,为当地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在日常学习中纠正普通话发音,在潜移默化中普及汉字书写规范。

                                          
        (4)打造传播“新矩阵”,乡村振兴续新篇
团队积极运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乡村文化和本次普通话推广活动内容进行宣传,通过感知山东网齐鲁晚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公众号、学院官网及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图文解说等形式,介绍当地居民的民俗风情与在当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的实际情况,共计宣传报道10余篇,助力乡村振兴续写新的篇章。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Baidu
map